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分级培育一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群体,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低于2500家,其中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不低于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低于240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二)重点领域。围绕全市“数智城生金、文平总美服”“十个字”产业,聚焦工业“四基”领域,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领域,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培育发展多层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主体培育行动 1.夯实专精特新发展基础。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双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坚持“企业自愿、政策引领、培育促进、放管结合、公开透明”的原则,推动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自主评价,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提供支撑。到2025年,累计入库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 2.强化企业梯次培育。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成熟壮大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升级。对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其贡献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比上年度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市县留成部分,由区、县(市)专项支持本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3.加大产业链企业招引。按照产业链梳理“专精特新”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加大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打造优势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配套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鼓励区、县(市)出台专门招引政策,给予配套支持。〔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 (二)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4.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推动现有企业研发平台升级为省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公共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期内,按其新购研发设备总价的50%进行补助,单个平台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5.提高硬核科技实力。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其申报实施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牵头申报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首台(套)、首批次和首版次,对认定为国际、国内、省内首台(套)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助。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拓宽科技创新券用途,支持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券额度可提高至5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税务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 6.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推动供需双向“揭榜”。将科研成果在杭产业化的,按实际技术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纳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杭州市创新产品目录”“杭州优质杭产品推荐目录”。完善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机制。对首台(套)产品应用企业给予10%、最高不超过300万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 7.实施知识产权强企。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将专精特新“小巨人”纳入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对象。组建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和志愿者队伍,提供公益性知识产权咨询和信息服务。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托管、质押融资等全程服务。建立海外维权专家顾问团队,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维权和纠纷应对等提供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数字赋能行动 8.推动数字化改造升级。遴选一批数字工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六大“新场景”推进数字化改造深度覆盖,打造一批行业改造示范标杆。对评定为“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2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9.夯实数字化服务基础。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和参与组建产业联盟,加快建设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性、区域性产业大脑。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产业链相结合,围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率先在省市标志性产业链中构建产业链风险预警、市场趋势、产品合作、能力提升等核心场景的“一键通”,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 (四)实施要素保障行动 10.强化上市培育。加强与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合作共建服务基地,支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创设“专精特新”专版。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市级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并予以培育,对于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市“凤凰行动”政策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专场服务进区、县(市)巡回活动。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护航行动。鼓励政府性引导基金和创新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投贷联动或直投,促进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11.强化金融服务。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发挥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鼓励银行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综合费率。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专精特新险”,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重大研发、重大技改、投资扩产等获得银行贷款的,根据企业实际贷款额,按照不超过当年1月份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给予贴息补助,每家企业每年可享受贴息的最高贷款金额为2000万元。鼓励区、县(市)参照招商引资政策,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募投项目落户本地。〔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县(市)政府〕 12.强化人才支撑。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开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紧缺人才申请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推动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董事长、总经理)认定为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住保房管局,各区、县(市)政府〕 13.强化用地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对集聚一定数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业园区授予“专精特新园区”,符合条件的享受新制造业计划转型升级示范园奖补政策,并推荐申报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每年全市出让工业用地不少于10000亩,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要素保障。实行多种方式供地,探索“专精特新”项目用地实行“带项目”出让,对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等属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专精特新”项目用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限价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起价。鼓励区、县(市)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租用或购买办公和生产用房给予适当补助。〔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 (五)实施精准服务系列行动 14.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围绕补链强链,分行业分专场组织雄鹰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建设基于供应链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鼓励“链主企业”采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组织开展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专场活动,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供应链,促进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责任部门: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15.助力企业市场开拓。定期组织召开“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论坛活动。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桥梁,引导电商平台指导企业建立网上直播间、新媒体营销平台等,助力企业拓展销售渠道。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对其生产的设备、产品使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可不进行招标或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对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项目,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给予10%价格扣除。鼓励我市企业首购首用新产品新技术,并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支持。〔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16.促进质量品牌提升。规范建设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标准、计量、认证、检测、品牌等服务。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到2025年底,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诊断全覆盖。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浙江制造”标准,积极争取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市级标准化试点。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品字标”品牌建设,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资助支持。〔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17.推动节能降碳发展。支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建设市级绿色低碳工厂,并持续强化企业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能力建设。组织节能诊断机构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助力挖掘节能潜力。〔责任部门: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18.加强企业培训交流。鼓励各地组织开展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多层次培训服务。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核心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管理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投资融资等全方位“点对点”专业服务。〔责任部门: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部署和督促指导,按年度下达各区、县(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政策创新和服务,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区、县(市)要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按照统一规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标准和要求,做好优质中小企业筛选入库、奖补支持、监测分析、专员服务等全流程动态管理。 (二)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企业码杭州“专精特新”服务专区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推送、政策帮享、政策兑现、政策评估等全流程政策高效服务。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作用,定制专属工具箱,汇聚一批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多门类专业服务。市工信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购买第三方机构优质服务产品。 (三)强化典型宣传。对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予以表彰,选树一批“专精特新”发展典型与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市主流媒体等设立专精特新工作专栏,大力宣传推广创新创优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全面营造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